買了票, 我們在魚尾獅公園旁的候船處等了幾十分鐘, 天色漸陰, 有種隨時會下雨的感覺, 不久前在行政區亂逛還熱到發昏呢! 所幸接下來只有陰暗的天色卻沒有下雨, 留在新加坡的最後一天不會以狼狽淋雨收場.
搭船悠閒地逛著新加坡河, 欣賞河岸的異國風情之餘, 還要注意不要太興奮地站著結果撞到橋啊 ... XD
濱海藝術中心, 榴槤狀的建築真是百看不膩.
Fullerton Hotel
Raffles Landing Site, Raffles的登陸遺址. 南岸金融區所在直接以 Raffles Place 取名, 可見此人對新加坡的重大意義. 相較於淡水 "跪" 著的馬偕像, 新加坡人真的有誠意多了, 至少讓人 "站" 著 ...
Supreme Court - 飛碟狀的最高法院
Ministry of Information, 一整面都是五顏六色的小櫥窗, 很可愛的建築.
岸邊一排彩色建築的 Clarke Quay. 船隻開到這裡就返航囉
Jumbo Seafood. 第一天晚餐就在這裡吃的.
河南岸連綿一整片的小平房, 還有河畔的露天帳篷桌椅, 大多為酒吧、餐廳.
仰之瀰高的金融大樓群
這是 ... ?
工商服務時間: 正面的大隻魚尾獅, 只有坐船才看的到啊 !!!
搭船繞了一趟折返, 再度回到魚尾獅公園, 剩下不到幾個小時就要離開新加坡了, 隨意漫步河畔吧, 好好地欣賞風姿多變的新加坡河.
(Cavenagh Bridge 旁, Victoria Theatre)
(Cavenagh Bridge, 有點像英國的倫敦塔橋(Tower Bridge))
(很歐洲的新加坡河畔)
(Boat Quay - 駁船碼頭, 現已改建成多種色調的低矮平房)
金融區旁邊是 Boat Quay, 現已改建成河畔景觀餐廳、pub區. 連綿河岸的小平房佔據著走道的一邊, 擁有五顏六色的外觀、多種造型的扇窗. 走道的另一邊則是搭上帳篷的露天桌椅, 提供食客悠閒賞河的用餐環境. 只是 ... 要價不貲啊 ...
從 Boat Quay 的另一端回頭看, 高大和低矮, 截然不同的建築風格卻又比鄰相處, 形成有趣的對比.
我們在 Boat Quay 用完晚餐, 往 Clarke Quay(克拉碼頭) 走過去.
不同夜色下的 Clarke Quay, 不變的是燈紅酒綠的熱鬧.
再過幾個小時就要離開新加坡. 白天在熾熱的陽光下繞路, 下午在轉陰的天色中遊船, 傍晚閒步河畔, 一路走到克拉碼頭. 這裡本來是計畫中第一天晚上看夜景的場合, 挪到最後一天總算也看到了.
回想起這幾天在捷運上看到的四種文字, 路上見到的各種 "新加坡人", 見識過印度、回教、華人等文化保留區, 這是新加坡多元文化的一面. 在 Sentosa, Raffles Place展示的, 則是新加坡現代化的一面. 在行政區看到的多樣英國殖民建築, 這是人家保護歷史的一面. 新加坡河畔各式各樣奇特造型的建築, 則是創新的一面. 在台彎, 永遠只會聽到 "拆掉某眷村"、"松山菸廠蓋巨蛋"、"台東海岸BOT"、"士林夜市地下化", 沒辦法保留自己舊有文化(眷村、菸廠、夜市)、自然景觀(台東海岸), 不斷地把資源耗在破壞再重建, 實在是很可惜 ...